金鼎人唱響抗疫“戰”歌
“時光如此匆匆,炙熱的風刺痛我喉嚨,把一座寧靜的城市驚動,疫情警報拉響長空……”
新冠肺炎病毒,張牙舞爪,來勢洶洶,像一頭餓虎,直撲小城鄰水!
熱鬧喧囂,充滿生機活力的小縣城,一夜之間按下暫停鍵,處于靜默態。學校停課、店鋪停業、交通停運。紅綠燈,紅色成了不變的主題;大街小巷,沉寂冷清,讓人窒息。昔日的繁華,仿佛不復存在。
病毒,伸出它那罪惡的魔掌,恣意襲擊防護不嚴的生命;惶恐,不斷地噬咬著人們本已疲憊、脆弱的心。
警報,一個接一個,一個緊甚一個。
一場與病毒搶時間、爭速度的戰“疫”,在縣城打響!
鄰水金鼎實驗學校,一所革命先輩余屏藩后人創辦近20年的川東名校,臨“疫”不懼,沉著應對,防控、教育兩不誤,用心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“戰疫”之歌。
委員之歌
“這是心的呼喚,這是愛的奉獻,這是人間的春風,這是生命的源泉……”
一首《愛的奉獻》在耳邊響起。
抗疫物資匱乏,鄰水不堪重負。當務之急,這座城市太需要來自社會各界愛的奉獻。
“疫情就是命令!抗擊疫情有我老委員的一份,我捐10萬元!”
患骨髓纖維化疾病,正在重慶住院治療的市、縣兩級原老政協常委、學校董事長余碧珍,得知鄰水疫情形勢異常嚴峻,第一時間委托在家子女通過銀行轉帳,代她向縣慈善會捐款10萬元,以支持全縣抗擊疫情。并再三囑咐,一定要把學校疫情防控搞好,要錢給錢、要物出物。不能因工作疏忽或不到位出現半點差錯,千萬要守住每位師生的綠碼兒。
“為了師生安康,干部職工、‘大白’、志愿者們,他們舍小家為大家,晝夜奮戰,顧不上吃飯,顧不上喝水,太辛苦了!”縣政協常委、學校董事長助理鄒曉梅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她會同市政協委員、學校實驗幼兒園主管甘立建,縣政協委員、學校董事長助理余林陽,組成愛心小組,到超市購買了價值4220元的怡寶礦泉水50件,面包、八寶粥各30件,捐給鄰水縣慈善會,由他們轉送一線抗疫“戰士”。他們還在定點飯店購買了200份盒飯,按照防疫規范,親自送到抗疫“戰士”手中,讓這些可親可敬的逆行者吃上熱騰騰的飯菜。
愛,在傳遞。方勇老師捐款1000元,屈春麗、蔣余芳、柏春濤老師各捐款500元……有的捐給縣紅十字會,有的捐給村、社區,有的捐給小區等。據不完全統計,短短幾天,全校師生員工捐款15萬多元。
同心戰疫,大愛無疆。愛,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力量。
教師之歌
“愛心與奉獻,像花兒一樣綻放; 責任與擔當,是我們不變的信仰……”
學校,學生學習的天堂,成長的搖籃;教師,學生的良師益友,心中的守護神。
面對這次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,學校沒有退縮,而是主動出擊,沉著應對;教師沒有退縮,而是愛生如子,呵護有加;學生沒有退縮,而是防護到位,刻苦勤奮。全校師生,團結一心,線上線下,積極行動,嚴陣以待,嚴防死守,打好疫情阻擊戰、殲滅戰。
學校董事會、黨政領導,靠前指揮,親力親為,認真落實防控措施。走讀生居家隔離,住校生實行全封閉管理,教師吃住在學校。
“任何人未經許可和嚴格消毒,不得進入學校。”分管政教工作的副校長彭華偉,連續多日,勞累奔波,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,聲音嘶啞。“守護學生安全,是我們的責任;教書育人,是我們的使命。” 彭華偉堅持吃住在辦公室。餓了,胡亂吃幾口已放冷了的飯菜;困了,睡在4張櫈子拼湊的“床”上。他,既要檢查學校防疫措施落實情況,又要組織學生核酸檢測,教育管理學生;既要統計匯報抗疫情況,又要傳達貫徹上級疫情防控指示精神。每天休息兩三個小時,成了常態。有天晚上工作到近3點才休息,凌晨5點多被電話催醒,才發現自己睡在地上。“沒事,沒事。”大家擔心他的身體吃不消,他總是滿不在乎。是的,大家心目中可愛的“小胖”——彭副校長,就是這樣。
“非常時期,學校需要我,學生離不開我??!”校工會主席、婦聯主任、高一(1)班班主任張英,臉上寫滿自信與堅強。家有87歲的老父親需要照顧,老公是抗疫志愿者。為了不影響工作,耽誤學生學習,張英毅然決然,住在學校,與大家一起同甘苦、共患難、戰疫情、授學業。學生心理健康輔導課堂、教學室、網課室、學生公寓都有她忙碌的身影。督促學生按時起床、做好防護、打掃衛生、上體育課、做核酸檢測,維持秩序等,事多煩雜,無論多苦,無論多累,無論多晚,殫精竭慮,無怨無悔。
“黨員沖鋒在前,這是光榮傳統。我是團干部,應該給青年師生帶個好頭。我們不能退縮,我們應當給學生加油打氣。老師穩得住,學生才安心。”校團委書記石登兵邊說邊朝食堂去取餐,這些天在寢室食堂之間來回奔波送飯菜是他的必修課,他帶領校團委副書記龔競超、肖巧,年級主任陳林、方勇、李敬等,同學生志愿者一起,頂風冒雨為有需要的師生送餐,送物品送溫暖,不辭辛勞,不計得失。
用心做教育,用愛筑未來,彰顯金鼎實驗學校教師的責任與擔當。
高二年級的班主任自討腰包給每個住校學生買口罩,為他們織牢防護網。不論是高中部、初中部,還是小學部、幼兒園,老師們都齊心協力,加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列之中。有的教師正排隊做核酸檢測,網課時間到了,匆忙跑回家上課,他們怕落下學生的每一堂課程??!他們有的是雙職工,家中老人小孩無法照顧,依然堅守崗位;有的教師將只有幾歲大小的孩子交由親朋好友代管,只身封控在學校積極抗疫;有的是身懷六甲的孕婦,行動不太方便,為了守護學生,主動留下;有的前幾天還輸著液,眼下工作要緊,也全然顧不上了……
操不完心的是學生的安危、學習和生活;牽掛不盡的是每一個走讀生的居家學習與防控。吃不好,睡不好是常態。但教師們依然樂觀向上,勇敢面對,堅信戰“疫”必勝!
是的,學校能有這樣一批“保護神”,是金鼎之幸、學生之福!
護送之歌
“待到雨過天晴時,捷報化彩虹。來也匆匆,去也匆匆,就這樣風雨兼程……”
雨,不斷線。
風,肆虐著。
氣溫,悄然驟降。
初夏,短衣單褲本是主流色調,無奈天公不作美,冬夏顛倒,人們被打了個措手不及。
學校門口,排起了長長隊伍,保持安全距離的學生,攜箱帶傘,等待老師護送回家。
“根據疫情防控要求,綠碼住校生全部居家學習。”甘川鄰校長帶領校領導和班主任,噓寒問暖,檢查學生防護情況,統籌協調護送車輛。由于車輛緊張,調度的客車滿足不了回家學生的需求。風裹夾著冰冷的雨,無情地抽打著滯留的學生,歸心似箭的學生開始躁動不安!
“我開車去送!我熟悉路!我們再找幾位老師送你們,別擔心!”副校長黃志榮安撫著學生。“我出車護送!”教師們紛紛請纓。
學校抽選了部分駕駛技術好的老師出車。開證明、拿通行證,大家奔前忙后。
疫情暴發高峰期,送學生回家,不是一件輕松的事,要承擔疫情防控、交通安全的雙風險。疫情管控嚴,交通要道卡點多,有的路段已封閉,路況不熟,少不了多走彎路。只有把每一個學生安全送達,交到家長手中,才算完成任務。
困難沒有嚇倒教師,危險沒有阻擋教師。教師們爭先恐后,都愿意去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任務。那場面感人至深!真是危難時刻見真情!
鄰水三山兩槽,地質條件復雜,山路蜿蜒曲折,縱橫交錯。有的陡峭掛壁,有的路窄礙多,稍不留意,極易出現險情。學生分布在東西兩槽,護送難度大。陳加偉等老師導航出錯,繞了不少圈子;彎路多,楊維強老師兩次差點掉進山溝;陳林老師返回時,車子差點撞上護欄;羅銳老師差點被不知情的交警攔下。曾崇權、代江龍、賈建剛、劉來軍、方勇、王慶春等老師忙碌了一晚上,凌晨6點左右才回到家中。有的護送車輛跑了兩趟甚至三趟。學生安全送達,教師們才舒了一口氣!
擔當與大愛,金鼎實驗學校的教師們共同譜寫了一曲“護送之歌”。
疫情形勢依然嚴峻,戰疫還將持續進行,這是一場拼毅力、拼斗志的拉鋸戰。
我們堅信,學校正常的線下教學秩序一定會很快恢復,鄰水一定會很快恢復正常的生活!因為,那些雨水澆不滅,疫情摧不毀的信念,在這片熱土上,終將生生不息。(向巖 文暢)